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择校择专业正文

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处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3-08-17 23:01:40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南京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学校由原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建而成。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南京经济学院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历经多年改革建设,依托新的发展机制,南京财经大学的知名度迅速扩大,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办学实力明显增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查看更多南京财经大学信息《《《

  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2004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具有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多个硕士学位授予门类。截止2012年12月,学校拥有硕士生导师320余名(含兼职),在校研究生1600余人。2013年学校《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与政策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自2013年开始招收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至此,我校基本形成一个从硕士到博士,从学术型到应用型,从全日制到在职MBA等多层次的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学校初步形成了一支学科、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跨文化交流能力明显增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680人,专任教师1042人,其中教授152人,副教授415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636人,其中博士247人。教师中有23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0余人获省部级专家、省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校现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济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贸易经济专业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育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5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企业管理、统计学);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和粮油品质控制及深加工技术实验室);2个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产业经济学、统计学);5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统计学、会计学、贸易经济、法学、经济学);7个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市场营销、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财政学);1个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基地(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2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公共财政研究中心)。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提高质量、强化特色、改革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自觉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国际化、信息化和一体化三大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四大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校园建设,加强学校财力建设),整体推动五项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评价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国际合作与交流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学校治理结构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南京财经大学热情欢迎有志之士来校深造,书写人生新篇章。

>>>查看更多院校信息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