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考研专业课正文

复旦金融专硕考研经验分享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1-09-12 16:30:36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2010年考研我选择了上财金融,结果由于数学发挥太差(只考了120),考了373,以一分之差被挡在复试大门外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心情调节后,最终在出国和二战间还是选择了再战一年,目标换成了复旦大学金融硕士。2011年3月4日晚,当声讯电话那头传来了“您的总分428的那一刻,突然觉得两年的辛苦终于pay off了。

  第一年的复习实际上已经比较充分了,但越是到了临近考研自己的心态越发不稳定,虽然每天熬进了很多时间,但总的效率还是不高,以至于最后的冲刺阶段没能进一步夯实基础,2010年的数学应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正是因为最后的基础不牢固,再加上考试时由于前面的题目做的不顺,影响了心态,发挥的不好也是在所难免。第二年再战时,虽然心情也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但越是到后面,越是心如止水,把握也更大,考试那两天从始至终都很顺利,所以说,坚实的知识体系是成功的基础,稳定的心态是成功的保证。

  下面具体谈一下考研四门功课的备考经验:

  (一)专业课

  我本科的专业就是金融,应该说和很多跨专业考金融的人相比,我在专业课上花的时间比较少。2010年是金融联考的最后一年,取消联考后,复旦自主命题,不确定和不透明因素增多了许多,因此,我选择了金程。八月份时,我来到上海,和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尽管我是科班出身,但还是学到了很多新东西,最重要的是,金程为我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结交了许多研友,也掌握了即时信息,为我节省了查询考研讯息的时间和不便。我在二战初期是走了许多弯路的,开始时由于心理阴影本打算放弃金融,改考上财的经济学,所以我看了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后来当得知复旦金融的考试科目基本和联考科目维持原样时,对于金融的爱好还是让我决定冒险放手一博,那段时间又把复旦金融的指定书目看了一遍,后来专业硕士的出现一度让我特别纠结,经过反复权衡后,我选择了金融专硕,这完全是一个未知的事物。专硕只考四门功课,《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投资学》还有《公司金融》,复旦的考试大纲不同于国家的大纲,书本也都是指定复旦自己老师的书,这其中的《投资学》是很难得一本书,被称为一本“硕博士论文集”,里面有许多未来人生或许不会再见到的数学符号,我在投资学的复习上还是以厦门大学出版的郑振龙和张亦春的那本《金融市场学》为主,同时也把刘红忠的《投资学》大致看了两遍,后来的考试证明了,刘红忠的《投资学》虽然很恶心,但是一定要看,今年考试中在名词解释里有两个名词——大宗交易机制和正反馈投资策略,以及在简答题中有一道“简述正反馈投资策略对股市泡沫的影响机制”,这几道题都是出自这本《投资学》,假如没仔细看过这本书的话,恐怕这几道题很难回答上来,其实这也反映了复旦专业课出题的随机性,因为是题库制,所以题目没有什么重难点之分,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可能被抽到,这也需要我们复习时更仔细更全面。《公司金融》也是专硕考试独有的考试科目,占的分值比重也是蛮大的,我除了看指定的朱叶的《公司金融》外,还看了ROSS的《公司理财》以及CPA考试的指定书目《财务成本管理》,个人感觉ROSS的那本书虽然是经典教材,但似乎并不适合应试,而且由于是翻译过来的,所以很多地方看的会很别扭,比较推荐学有余力的同学参考一下《财务成本管理》这本书,当然,时间不充裕的同学只要能把朱叶那本书认认真真看明白了,应付考试也是没有问题的。《货币银行学》没有什么可说的,非常简单的一门课,主要是些识记的东西,没太有什么技术含量。《国际金融》是非常难的一门课,难在它的综合性上,考察你对宏观金融的把握能力,最常出论述题,论述题也是最能反映一个人金融素质的题型,这也是为什么复旦的考题那么爱出文字性的论述简答题,而不是计算题。个人认为在复习国际金融这门课时,除了对书本上的理论烂熟于心外,关注现实经济问题,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去解释现实,并且多看一些经济学家的文章或论文,都会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至于做题的话,因为复旦自主命题才第一年,没有太多题目可以借鉴,我在复习时,主要还是做了历年的金融联考真题,以及复旦经综有关国际金融部分的题,其实这些题目和最后的考题都不太贴近,但多做一些题可以帮助你查漏补缺,也是一个不错的事情。

  (二)政治

  政治最好是在政治大纲出来之后再着手准备,不建议政治复习得太早。我是从九月中旬开始准备政治的,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大多数人喜欢用教育部出版的那本《大纲解析》,也就是传说中的“红宝书”,那我始终没用过,主要原因在于“红宝书”没有标明重点和考点,虽然它是最权威的书,但我觉得我看这种层次不鲜明的书容易睡着,所以选择了《序列一》。《序列一》我总共看了三遍,看完第一遍后,我买了一本米鹏的《2000题》,题目比较简单,然后看第二遍《序列一》时,我每看完一大部分(比如马哲,毛中特等)便做这部分相应的《序列二》中的题目(只做选择题,因为没有时间做大题)。做完这些后,基本上已进入12月份,我买了一本王锁明的《核心考案》(现在貌似不叫这个名字了)开始背诵记忆,同时开始做《序列三》。《序列三》中前面一部分是时政和当代世政经,这一部分我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反复看了好几遍,时政题我基本就是看的《序列三》,其他的题做得很少。当然时政题偶然性太大,你无法完全复习到,所以平日里攒RP也是非常重要的。背完《核心考案》后,我又回顾了一遍《序列一》,做到查漏补缺,这一遍是比较快的。临考前做了肖秀荣的《最后冲刺四套卷》,应该说这套题是市面上大家最认可的模拟题,推荐大家好好做一下。最后对于政治的复习我想说一点就是,对于想在政治上拿高分的人来说,客观题那五十分至关重要,大家主观题得分都差不多,能拉开差距的就在客观题,尤其是多选题上面,另外,政治复习尽量不要押题,最好做到每个知识点你都心里有数,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三)英语

  英语一向被视为鬼门关,很多人其他三门都考得特别好,结果英语受限,千年道行损于一旦。2010年考研我考的是英语(一),考了77;2011年考研,复旦金融专业硕士要求考英语(二),考了88。整体而言,英语(二)要比英语(一)容易一些,但也没有像四六级那么简单。英语(一)和(二)在题型上的区别可以从网上查到,这里我不再赘述。但不管是备考英语(一)还是英语(二),我都建议统统按照备考英语(一)的思路和方式去准备。一般而言,数学和英语是我们在考研过程中最早开始准备的两门。在英语复习的时间安排上,最好是开始时多拿时间看英语,越往后,在英语上花的时间越少,这主要是因为英语的复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重在基础,开始时好好夯实基础,到了后期自然水到渠成,每天花一点时间保持语感和做题的状态就可以了。刚开始复习英语时,要抓好两点,一个是单词,一个是长难句。单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我知道很多人都反感背单词,因为背了之后总是记不住,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我背单词的方法就是不集中在一个时间背,而是分时段背,比如说,早中晚各半个小时,这样要比你挤出一个半小时专门背单词的效率要高很多。另外一点就是尽量缩短背单词的周期,提高周转速度。我个人觉得这样背单词的效率还是比较高的,而且有助于减轻对背单词的厌恶感。背单词的同时我也会每天做几篇阅读,一方面培养自己做题的感觉,另一方面对文章中好的长难句我会拿出来做专门的翻译训练,能快速准确的阅读长难句是考研英语的重中之重。阅读当然是英语考试中的重要一环,要做好阅读,我觉得,实力和技巧必不可少。我去北京上过的考研英语班,感觉受益还是蛮多的,尤其是阅读方面,学到了许多技巧,这些技巧在长期的做题训练中逐渐融会贯通,做题的准确率和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选择用书方面,毋庸置疑,最好的肯定还是历年真题,“真题至少做三遍”这句话基本上成了英语备考的口头语。除了真题,我认为用来做阅读训练的还不错的书,一本是张剑的《150篇》,一本是张锦芯的《200篇》。至于写作,我是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的,一是多练,二是积累好的句式句型,组合成自己的原创模板,这是对于像我这种写作水平一般的人而言的,这样做在考场上可以省去构思的时间,对于写作水平高的人,自然还是脱离模板,写出高分作文不在话下。最后我想谈一下做题的顺序,其实很多人都说先写作文,但我一直是坚持先做阅读,依次往下,最后做完型,我觉得先做阅读而不是先写作文的好处就是作文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比较头大的一项,如果看到了很生疏的题目,很可能会由于开始的紧张而耽误大量的时间,所以我建议还是先做阅读比较好。

  (四)数学

  由于我的数学基础一般,我开始先是把大学时发的高数,线代和概率的课本看了一遍,并选择性的做了后面的习题(我并没有使用大家都推荐的同济的高数,清华的线代和浙大的概率,课本的选择我认为并不是特重要)。之后我就开始做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之后也用过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总体上感觉,陈的书相比而言要难一些,偏一些,其中有些方法是很怪异的,据说是陈老先生自己钻研多年研究出的简便方法,但写在考卷上的话是要冒不得分的风险的,因为可能改卷老师也看不懂这种方法,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最好还是以李的书为主吧,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陈的书。《复习全书》自然是最主要的用书,除此之外,我在六月份还做了李永乐的《660题》,都是选择填空题,难度比考研真题略难一点吧我觉得,暑假时我上了一个辅导班,之后把上课的笔记又仔细整理了一遍,感觉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九、十月份还是以《复习全书》为主,同时看了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

  进入到十一月份,主要以真题训练为主,我都会严格把握时间,通常真题必须在2.5小时内做完,甚至在2小时内做完。做完真题后,我还做了《400题》和《冲刺135》。临近考试半个月的时间里,主要是隔三差五做一套套题,保持住考试的感觉。我认为数学考试,心态的稳定尤为重要,往往开始时做的顺利就会一顺到底,如果开始磕磕绊绊,如果不及时调整好心态,很容易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结果后面的题也会做不好。因此,当考试遇到阻碍时,一定要保持冷静,要相信自己的实力。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