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考研专业课正文

十年回顾:我们为什么要考研?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08-01-11 09:34:32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作者:杨晗

  昨天,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第十年。在各大网站和纪念性的电视节目中,我们通过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段段香港普通公民的亲身讲述,细细地回顾了十年来香港人民所经历的挫折和迷茫,坚定与繁荣。

  这十年,不仅香港成长的十年,也是跨世纪的我们在中国政府“教育强国”政策的洗礼下奋斗拼搏的十年,她代表着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1997年7月7日,一个永远让我难以忘怀的数字,我在那年的“黑色七月”中踏入了神圣的高考考场。之后我经历了四年的大学生活,两年的工作磨练,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与一年的婚姻生活。其中每一段回忆可以说都与“考研”这两个字息息相关。

  偶尔回想,我为什么要考研呢?研究生的学习对我意味着什么?今天的我跟本科毕业的我又有什么区别呢?

  说起考研的理由,也许是因为“不甘心”。

  高考这座独木桥很少有人想走第二回。不论成绩好坏,高三的那种连做梦都无法让人轻松下来的压力与紧迫感,永远都与走出考场后陡然膨胀并释放出来的狂喜形成正比。但直到蹦蹦跳跳地进入大学之后,我才猛然发现,我的学校与专业如果写在求职简历中根本不可能挽留住招聘者们犀利(势利)的目光,却肯定能加快它们在短时间内变成草纸的“进化”过程。

  也许是因为“不如意”。

  我是学师范的,所以毕业后的工作既平凡又伟大。为了更好地塑造祖国花朵们的灵魂,我总是起早贪黑,疲于奔命。一年下来我再也无力招架这种育人工作的强度与压力,只想找个安静单纯的

避暑山庄让我喘口气,顺便看看外面日新月异的世界。

  也许是因为“不服气”。

  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学历社会”中,对于学历的攀比在生活中可谓是司空见惯。高学历总是跟高职称,高收入,高享受摆放在同一个套餐里,让你虽然满腔不平,也没办法免俗地加入到排队抢购的人潮中。

  但这些都不应该是你考研的理由!

  它们只能在某时某刻点燃你想要考研的冲动,却无法持续地照亮你的理想,无法让你看清未来生活的每一级台阶和每一个分岔口。要知道,考研的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不应该太过迁就同学、朋友和家人们的眼光,不必在意短期内经济利益的得失,不应该一味跟随着社会的潮流却迷失了自我。

  我认为,考研的根本意义在于读更多更好的书,学更深更专的知识,用更系统更全面的思维方式提高研究一切事情事物变化发展的能力。学习和培养这一切能力的目的与就业无关,与社会地位无关,与亲戚朋友更加无关。但是,这些研究能力的养成却能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直面各种瓶颈、挫折,快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优势,做出正确理性的选择,赢得每一次赛跑。

  此外,我认为研究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扩大自身“兼容性”的过程。举个例子来说,自从电脑普及以来,各种各样的系统平台软件层出不穷,但大多数用户还是选择使用微软的

操作系统,为什么呢?不是因为它字号老,实力强。而是因为无论IT行业如何快速发展,微软始终能在研发技术和思维创新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其视窗系统是兼容性最强大,学习更新能力最先进的一个操作系统。

  可是我们呢?我们会经常给自己的知识系统打“补丁”吗?我们会针对各种不健康的生活理念建立“防火墙”吗?当别人与我们意见不和,“系统冲突”的时候能处理好彼此的人际关系,求同存异吗?面对事业中的难题与阻碍,我们可以通过完善自己的各项“功能”,自我“修补漏洞”吗?

  总而言之,我们考研,只为生活更加美好!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