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考研专业课正文

暨南大学MPAcc专业学位项目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1-09-05 12:35:41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MPAcc的英文全称是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中文名称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20个世纪中期最早出现在美国,她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职业人才提出的更高层次要求,而将传统的会计研究生教育与面向实务工作的培养有机结合的一种高层次实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目前,MPAcc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职业界的广泛认同,每年有数万名MPAcc毕业生通过该项教育得到了自身素质的提升。

  在我国,现有一千二百多万财会从业人员,其中绝大多数是本科以下学历背景,为培养更多高层次专业人才,为经济发展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充分酝酿,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043月批准设立,这是继MBAMPA以及法律硕士等之后全国第十三个专业学位。暨南大学是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

  一、报考条件

  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从事会计或相关领域实际工作2年以上的在职人员。

  二、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英语、财务会计、综合能力(含逻辑30%、数学30%和语文40%)4门。其中,政治理论考试及面试由暨南大学单独组织;英语、财务会计、综合能力全国联考。暨南大学根据考生的联考成绩及复试成绩,择优录取。

  三、报名与考试时间

  报名时间一般为每年7(具体见当年通知)

  全国联考时间一般为每年102324(具体见当年通知)

  四、学习年限

  暨南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为兼读制,周六日上课,学习年限为3年,实行学分制。

  五、培养方式

  基于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特殊性,采取双导师制即聘请实务界具有丰富初中经验且理论造诣较高的专家担任导师,与本校的导师共同指导、培养的方式。

  本着学以致用的精神,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方式。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采用系统的理论学习、导师指导与自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

  六、企业实践调研

  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于第二学年的暑假进行企业实践调研,完成企业实践调研实习之后,必须提交相应的研究报告。

  七、学分与学位论文

  攻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要修满45学分(其中,核心课程25学分,方向必修课程14学分,任选课程6学分)

  对课程成绩的具体要求是,核心课程成绩达到70分以上(70)为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非核心课程成绩60分以上(60)既可获得相应学分。

  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或企业案例分析或财务诊断报告。学位论文应该在导致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低于2万字。

  八、学位授予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授予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论文答辩要求和程序按暨南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