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考研专业课正文

会计硕士就业前景分析报告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1-07-28 14:13:49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一年一度的考研战火再次燃起。可尴尬的是,当各大高校继续扩招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时候,考生们并不“买账”,专业硕士报考人数偏少,甚至不少高校专硕招生要靠调剂才能招满生源。“学校热,考生冷”,如此遭遇原因何在?

  有媒体报道,今年,中国海洋大学共有包括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农业推广硕士等在内的20多个专业硕士学科计划招收专业硕士600 人,但最终现场报名确认的考生只有900多人。相比学术型硕士大约5个录取1个的火爆场面,多少有些冷清,专业硕士的招生不理想的状况,在全国高校都普遍存在。2010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有6成以上的生源是依靠调剂来完成的。

  一面是国家扩招专业硕士的暖流不断涌来,而另一面却是不少高校因招不满学生在调剂生源,为什么“专业学位”就这么不受待见?一再遭受冷遇和寒潮?多位正在复习考研的学生给出了他们的说法。

  学生:学术型研究生的学科基础更扎实吧,底蕴更身后,而专硕刚建立,没有什么基础。

  学生:对我来说,学到东西更重要,学术型偏于研究。

  学生:我觉得学术型硕士含金量更高。

  学生:专业硕士学费特别高,一年要一万多吧,而学术硕士,有公费待遇还有补助,从经济角度,我更倾向学术型硕士。

  看来含金量与高学费是横在考生和专业硕士之间的一道门槛。可为什么专业硕士遭到遇冷还要继续扩招?国家下如此之力度的改革,却没有收到预计的效果,这其中的原因在哪?就此问题,记者独家对话著名教育学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他认为,缺乏清晰的定位是根本问题所在。先天不足的“专业硕士”缺少个性特色、没有准确培养导向,当然也就没有吸引力。

  熊丙奇:研究生教育不应该是终型学位教育,而应该是过渡性教育。而且应该重视的是学历教育,而不是学术性教育。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也不能过多培养学术型人才。但是从目前专硕发展的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每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定位,行政一刀切让学校缺乏特色。二是,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有自己的独特规律,而现在还面临师资、模式、课程等一系列调整,但目前各高校的调整都没有到位。三是,社会对研究生需求更多是应用性人才,因此学校培养定位要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

  这两年,除了专业硕士招生遇冷之外,还不断上演着研究生学制“由三年变两年,再悄然由两年变三年”、“培养机制从奖学金制度又恢复到公费自费制度“的折腾故事。频繁改革、重走老路,是改革受挫的无奈之举,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2007年,东南大学等全国17所高校率先启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大锅饭”式的计划内公费生被取消,所有的考生都要自己缴费上学。然而,从2010级新生开始,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学校又恢复招收公费研究生。

  可我们清晰地记得,当年实行奖学金制度后,很多人都是拍手称快的,可为何三年之后,就又回归到以前的制度呢?熊丙奇认为,培养机制改革单靠其中一项的收费制度变脸,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奖学金评定目前也面临着评定标准、方法的一系列难题。因此,在收费制度改革唱独角戏行不通的时候,相应配套措施的“大合唱”也要及时唱响。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