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大三考研正文

2020考研复试国家线分析对2021级考生有什么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0-04-17 11:10:20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随着4月14日国家线的新鲜出炉,考研复试阶段正式陆续展开。很多2020级考研学子或欢喜或担忧地开始复试准备,而跟多地2021级,2022级学子也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觉得于己无关。实际上,下一届考生可以根据国家线的情势来分析考研趋势,进而更好的为自己的备考做指导规划。今天,项老师就给大家来分析分析国家线背后的意义。

  我们当然要对2020年考研国家线和2019年考研国家线进行对比。在刚结束初试考试,对完跨考考研给出的答案后,很多学生觉得今年分数线要降。现在具体数字出来后,我们发现情况并不能简单地用升或者降来说明。我们把两年分数线进行一下列举对比:

  哲学:从295变为300,上升了5分;经济学:从345变为343,下降了2分;法学:从320变为325,上升了5分;教育学:从325变为331,上升了6分;文学:从355变为355,上升了0分;历史学:从325变为324,下降了1分;理学:从290变为了288,下降了2分;工学从270变为264,下降了6分;农学:从255变为253,下降了2分;医学:从305变为300,下降了5分;军事学:从270变为265,下降了5分;管理学:从345变为345,变化了0分;艺术学:从340变为了347,上升了7分;体育学:从270变为277,上升了7分;少数民族政策:从248变为248,变化了0分。

  所以总的来说,保持不变或者出现上升的有八个品类,下降的有七个品类。有意思的是,上升的全都是文科类别,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艺术类和体育类。而分数下降的除了历史学外,全都是理工科。唯一下降的历史学还是下降幅度最小的一个品类。从这个角度来说,理工科今年考题总体偏难,而文科类偏易。除开五花八门,各有不同的专业课,考试中最大的共性就是公共科目。其中文理科最大的不同在于数学。所以也就是说,今年的数学考试让很多学生感觉很棘手,所以数学分数拉低了整体水平。而文科类考的英语和政治则比较简单。

  除了总分国家线值得关注以外,单科分数线也需要我们特别重视。单科总分为100的有政治和英语两门公共课,除了法学、教育学和文学三个专业的单科国家线分别上涨了2、2、1分以外,其他专业都没有变化或者出现下降,这符合今年大的扩招趋势,说明国家不想在公共课上卡人。这对大家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单科总分大于100分的有各专业课和数学。各专业课差异太大,在此不做评论,只谈考虑从中折射出来的对数学的影响。今年这部分的单科国家线总体下跌,基本上只要考数学的专业都全面下降,降幅最多的有3分,而不考数学的专业则基本不变。所以进一步印证了前面的猜想,即由于数学难度太大导致了今年部分专业分数下降。

  结合前面的国家线分数分析,2021级和2022级考研学生可以适当地延长备考周期,在英语和数学基础上多下功夫。因为数学难度加大,意味着要有更夯实的基础,才能跟上跨考后期紧张扎实的课程。而英语则出现高分更多的现象,所以想要突围而出,就需要拉长战线,在词汇和语法这样的课程中打好基础,全面提升成绩。

  (本文为跨考教育教研室项硕老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