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频道考研报名正文

热点观察:读研值不值 不能听一面之辞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07-12-19 08:40:48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7730人参与,其中在读或已毕业研究生4865人。调查显示,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硕士研究生不值。读过研的受访者中,35.6%的人表示后悔。

  然而,读研值不值,并不象调查结果一样简单,因为它涉及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不能由受访人群一面之辞说了算。从公民的社会责任出发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考虑国家长远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非只关注读研对个人工作生活的影响。不幸的是,调查资料显示,持“不值”论的受访者,偏偏只着眼于一己眼前利害得失,或者发泄对读研条件的不满。

  一个朋友不爱学习,在受到指责的时候,却振振有词地反问:“我们市里,有几个铁老板初中毕了业?”这算是典型的读书无用论。我在这里重弹陈词老调,无非要说,学历被作为一种资格,但不是绝对和唯一的资格。当社会资格出现多元化,当在具体的情境中,学历资格与其他资格相较量失败,这个时候,无论是靠刻苦学习取得还是花钱买来的文凭,无论专本还是硕博,在只关注个人发展的人看来,都形同一张废纸,肯定“贬值”甚至“不值”。但是从社会发展角度,从长时期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看,发展研究生教育太值了;从公民的社会责任看,能够读研太有幸了。这个浅显道理,对具有硕士水平的知识分子来说,难道还需要大讲特讲吗?即便真的出现了“不值”的情况,那还要看看是研究生头衔不值还是才力不称。至于研究生院为何也培养废物,那是另一个问题了,并且责任不只在于院校单方。

  当然,超过半数的“不值率”,有必要让我们反思研究生教育,是不是出现了形式教育的误差,是不是制造了学历泡沫,这又不免涉及另一个话题——大学扩招。

  汤敏说,扩招利大于弊。然而,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是千秋事业,从汤敏的建议到教育部门的决策,充分考虑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诸方面因素,有理有据,计划详密,其利可见,从长远说更是造福无穷,所以“利大于弊”之于大学扩招,绝非决策者的预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9月28日下发通知,要求开展博士质量调查工作,以期全面评价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影响博士质量的相关因素,总结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和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博士质量的对策。从扩招到滥招,从本科到硕士,直到博士质量没有保证,演绎了一幕幕学历泡沫的好戏,但学生素质并未紧跟扩招步伐大幅提升。相反,学历热的浮躁,使得许多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因此而扭曲,没有获得一纸文凭的,三更灯火乃至千金以求,学业成就的反而出口一句“不值”,这就不是一句“利大于弊”能说得清了。

  所以,上大学有没有用,读研值不值,实际上不只个人“值不值”,也关系到社会发展“大利害”,不能片面地看待。而出现“读研不值”的声音,教育部门也有责任。对于教育部门来说,除了“培养什么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还要反思“人才为什么不是人才、为什么没有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样的负面问题,从两方面做好工作,社会就不会发出那么多“读研不值”的偏激言论了。

  说这些话,当然不是鼓吹全民读研。我只是感慨于这个调查披露的情况:一些受访者,对个人利害的关心远超过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从而片面地发出“读研不值”的声音。所以这样的调查结果,可供参考,可供警醒,但不是结论。

  作者:简超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