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大三考研正文

报考教育硕士须知(附全国试办41所院校名单)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08-02-22 19:34:42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报考教育硕士须知(附全国试办41所院校名单)

  近日,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翟东升就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做了详细介绍。

  到目前为止,全国中小学教师有1400万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及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较低。教育硕士学位的设置,反映了一种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也是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EDM),并于1997年开始招生试点工作。在短短几年时间里,EDM教育已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领导及广大中小学校教师的普遍关注。EDM教育招生人数逐年增加,1998年全国招生人数为1490人,2000年为3700人,2003年已增加到6970人,累计录取已达到2万余人。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的设置,为中小学教师获取研究生学位开辟了渠道。虽然我国早已建有教师进修制度和机构,但是这种进修往往是零星的、不系统的,开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师可以系统地学习新知识,掌握学科的前沿,得到教育研究的培养。

  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两种学位的区别

  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位,前者是职业性学位,在我国被称为专业学位,后者是学术性学位。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与学术性学位有所不同。学术性学位的培养方式以研究性为主,学位课程只要求学习三到四门,最后以研究论文为主要成果;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则以课程为主,同时也要求撰写论文,一般需要学习十二门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部分,公共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外国语。专业课依学科教学方向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学科教学――语文”的专业课为: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改革与研究、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汉语言文学研究。

  报考教育硕士需要的条件

  报考教育硕士的具体条件是:具有学士学位、3年以上基础教育第一线教学经历的在职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的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师系统中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只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未获得学士学位者,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具有中学一级(或相当的)教师职务。

  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

  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共有41所院校,名单如下:

北京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学院

宁夏大学

苏州大学

扬州大学

浙江大学

河南大学

渤海大学

 

 

 

 

?搜狐教育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