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公共课英语阅读正文

2014考研英语阅读:十大技巧(三)_跨考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3-06-06 19:12:33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5、“近义替换≠照抄原文”——照抄原文含义肤浅的选项一般不会是正确选项,但有时表面肤浅而内涵深刻的选项却是答案》》考研英语复习指导


》》考研英语复习备考指南

  我们可以想见,出题者的目的是设定最难的系数,让考生无从适从,而绝不会轻易的送给你两分,那么从反面来说,那些照抄原文的、仅仅是从字面推导的肤浅的意思的选项应当不会是答案。但是我们在处理这个技巧的时候,要记住任何时候“依据”都是处于绝对的最高的位置的,所以正确的选项又绝对不能脱离开 “依据”,所以往往“近义替换”的选项是答案。

  我们先来看看1993年的一道真题: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real happiness of life belongs to those ____.

  {A} who are at the bottom of the society

  {B} who are higher up in their social status

  {C} who prove better than their fellow-compeitors

  {D} who could keep far away from this competitive world

  显然选项A、B、C不仅是并列项,而且太具体、太片面、含义太肤浅,相对而言,选项 D含义深刻,而且和“直接依据”中的“competitor”表达的意思是近义替换,所以答案就是她了。

  不过有时也有特例,我们再来看看1999年的一道有点意思的真题:

  It seems that some young scientists ____.

  {A} have a keen interest in prediction

  {B} often speculate on the future

  {C} think highly of creative thinking

  {D} stick to "scientific method"

  本题考的直接依据是文中的这样一句话:In talking to some scientists, particularly younger ones, you might gather the impression that they find the "scientific method" a substitute for imaginative though。在这里笔者并不想讨论答案的原委,因为选项A、B和C 是三个并列项,一对皆对、一错皆错,所以答案是D。笔者想要说的却是尽管如此简单的题可还是有大量考生在考试中答错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 scientific method是照抄的原文,似乎太简单而直接,但却没有看到这依然是一种最接近原文的近义替换,所以他们不仅没有想到如此,而且抛开了“直接依据是答案的唯一最终标准”的总则,最终饮恨不已。

  表面肤浅而内涵深刻的例子还有一点,比如刚刚在上面举的这个例子{D} rais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arth's surface,看起来似乎太简单了一点,可她恰恰就是你的追求。所以在技巧的应用过程中要细心体察“近义替换”和“照抄原文”的区别,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

  6、“送分主题”——主题性问题中必然有一个“范围太宽”的选项和两个“范围太窄”的选项

  正如我们在“中道”——把握技巧的关键中已经看到了的,在轻易排除两个选项之后往往会在含义相近的一对选项中选择,紧扣中心思想不偏不倚的才是答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题性问题就是送分的题目。

  我们来看看1991的一道真题: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

  {A} the functions of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B} the role of water in a growing plant

  {C} the process of simple sugar formation

  {D} the synthesis of water with carbon dioxide

  这是一个典型的主题判断题,选项A范围太宽,选项C和D只是文章论述的两个方面,和主题相比显得太具体,所以答案在B。

  我们再来看看1994年的一道真题:

  What is this passage mainly about?

  {A} Approaches to the commercial use of computers.

  {B} Conveniences brought about by computers in business.

  {C}Significance of automation in commercial enterprises.

  {D} Advantages of credit cards in business.

  这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题目,不同的只是选项设置的稍微复杂一些。选项A只是短文所论述的一个方面,过于片面化。选项C的重点是 automation显然范围大于文章的重点 computers,范围太宽,而选项D显然范围过小,只是credit cards,所以可以迅速断定答案 是B。

  7、顺序出题:“后发”、“先发”不会是答案 我们来看看1995年的一道真题:

  When the author says "a new way of being" (Line 4,Para 3) he is referring to ____.

  {A} a new approach to experiencing the world

  {B} a new way of taking risks

  {C} a new method of perceiving ourselves

  {D} a new system of adaptation to change

  比较而言,选项B包含在选项A之中,选项C没有依据,选项D在所考语句之后相隔太远的地方出现,从文法上来说和所考点无关,即“后发”不会是答案。

  同样的道理,如果选项中有的和所考语句相隔太前的话,这样的选项一般不会是答案,比方说所考语句在第三自然段,而选项A的出处在第一自然段,那么选项A一般不会是解。

  因为这体现了出题者“顺序出题”的思路,通常而言,考研阅读理解题问的设置,尤其是细节题绝对是按照短文顺序出题的,而绝不会是第一题考最后一段,第二题又跳回来考第一段。这也是“先发”、“后发”不是答案的实践基础。

  不过既使如此,技巧也有相对性和例外性,如2001年的一道真题: The direct reason for specialization is ____.

  {A} the development in communication

  {B} the growth of professionalisation

  {C} the expans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D} the splitting up of academic societies

  本题答案C对应的并不是最后几个自然段,其直接依据是短文的第一段:Specialization can be seen as a response to the problem of an increasing accumul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这显然和“后发”非答案有矛盾,不过它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不无道理。所以在应试中要仔细考虑、思量,务必不要放走任何一个。

  相关推荐:2014考研复习全程规划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