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考研跨考生专业指导-教育学

最后更新时间:2014-04-30 22:34:56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2015年考研备考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假期间是对公共课,尤其是考研英语考研数学的准备。对于选择教育学专业的考生而言,要想考取高分走向考研成功之路,专业课的基础复习目前也应该开始了。教育学知识面宽,因此要准备的时间比较长,在此,总结比较适合这个阶段考生的复习计划,供广大考研学子参考。

  一、目标院校的报考政策

  对于四跨考生,备考前了解所要报考院校的报考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如所要考的院校对外地的考生是什么样的政策,所要报考的专业、每年录取情况怎样、考生情况要求如何、对外校或异地的学生到底有没有一些所谓的"黑幕"、"歧视政策"等;对于普通院校,非"211"的院校、"985"的院校,不同档次的院校,在他的面试、复试过程中到底有没有区别,了解了这些信息不仅能使四跨考生的复习更有信心,且能使其目标更明确,进而有助于考研成功。

  二、时间是保障

  对于很多跨考教育学的考生来说,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教育学知识,而教育学统考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等,可以说知识点比较多,内容庞杂。所以,跨考的考生应该提早准备,参考2015年考试的考生应该在2013年11月开始准备复习,先买专业课书籍,制定复习计划,是自己的备考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保障。

  三、教材是关键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教育学专业从2007年改为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教育学基础综合三门。备考考研教育学,就一定要根据考研教育学大纲和参考书进行。此时新的大纲还没有出来,考生可以参考2013年考研大纲上的知识点和一些专家的解析,在书店购买一些的参考书,对应相应的考试科目,主要有王道俊、王汉澜的《教育学》、全国十二院校的《教育学基础》、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吴式颖的《外国教育史》、陈琦和刘儒德的《教育心理学》、冯忠良和伍新春的《教育心理学》、裴娣娜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振国的《教育研究方法》等。对于跨专业的考生而言,专业课的复习更应及早了解具体情况,没把握的科目要提前准备或请教别人,或旁听课程。当然,这么多书当然不可能一下看完,如果时间充裕,而且有耐心、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大纲解析,慢慢地阅读这些书。里面有好多知识点虽然看似对考试来说没有多大用处,但是是对有用的知识点的补充和说明,或者有相关联系。这样细细看过一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就比较容易和深刻了。以上这些书总体来讲是比较权威、全面的,建议大家也可以第一轮复习以其中一本为主,兼顾其他版本,相互补充,通读一遍,然后参考其他综合用书。

  可以先从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开始复习,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的知识是比较基础的内容,其中死记硬背的东西比较多,考生可以在前期复习中从这两门课程着手准备。从近几年的考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细节的考察,是另一个出题方向。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加强对细节的把握。另一方面,教育学基础统考也越来越注重对能力的考察。特别是比较能力、分析能力等。这就要求考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有宏观把握。

  四、研友交流

  考研是一个互通有无的过程,一加一等于二,所以自己备考的过程中,考生可以登录考研论坛,和教育学考研的同仁一起交流自己的考研心得,相互之间推荐书籍、方法等,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015年考研复习计划

  2015年考研时间安排及全程复习计划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