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复习方法大总结

最后更新时间:2012-05-04 13:29:03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在此总结一下我的教育学考研复习方法,包括教育学考研用书、教育学专业课的复习及教育学答题注意事项等,以供后来的考研人参考。

  专业用书:

  当代教育学 袁振国 这本书编得不错 只是考纲上的内容 这本书里没有多少 但我还是认真看了 因为我是跨专业的 就当补充背景知识

  教育学基础 十二校 考纲上有的知识点 要认真看 考纲上没有的知识点 可以当作背景知识看

  教育学 二王 把考纲里有的知识点在书上划出来 我只看了要考得那些考点 这本书我看了半本左右

  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 这本书非常好 基本上都有用

  外国教育史 吴式颍 这本书也非常好 基本上都有用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奇 刘儒德 这本书挺简单的 但知识点不全

  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 把上面那本不全的知识点 补充进去

  专业课复习:

  专业课 有: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学 是比较灵活的 分值比较大 我是每天都花时间看的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有些专业的名词 概念一定要掌握 由于我是跨专业的 很多概念都不懂 所以前期是死记硬背概念原理 后期结合论文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知识点都很死 要花很多时间去背 就是死记硬背 但如果能自己整理一些笔记 然后对比着记忆 效果会更好 比如说 蒙台梭里 和 福禄贝尔 比较着记忆

  教育研究方法 这个部分我几乎放弃了 最后一个月结合着大纲分析 了解了一些知识点 我一开始的定位就是 抓住大分值的内容 研究方法我看得很少( 最后的选作题我选的是心理学 )

  我复习中外教育史的方法

  中外教育史 我都是自己整理笔记的

  尽管网上有很多参考的资料 但我觉得其他人整理的只能作为补充的 自己整理过的才会记得牢

  特别是中外教育史这种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

  第一轮:看书 全面了解书中的知识点

  第二轮:整理笔记 对比着整理 比如美国的教育 英国的教育等等 横向比较

  第三轮:看笔记 背笔记

  第四轮:做题 网上有很多题目的可以打印出来做 找出自己的知识盲点

  第五轮:看书 特别要关注自己的知识盲点

  第六轮:差不多快要考试了 狂背笔记 然后复习做过的题

  看第二遍中国教育史时 我建议 你可以自己做一些笔记 整理一下

  比如说按朝代整理

  比如说按题型整理

  或是按照思想史和制度史 来划分的。

  还有就是把很特别的专题整理出来,例如 书院的发展,蒙养院的发展等。

  这样可以把中国教育史的思路整理得比较清楚 另外加深印象

  这个整理过程 可能会化比较长的时间

  整理完后 可以开始记忆一些内容了 也就是背

  学一门学科,构建知识体系是很重要的。

  就像看一本书最好是先看目录一样,这个是因人而异的,个人觉得这样效率比较高。

  而说整体感悟就有点模糊了。

  所以我认为这段时间你可以在你的思维里把教育学原理这幢房子的框架结构搭起来。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