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之教育史复习方法

最后更新时间:2012-06-08 14:21:41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教育学研究生(学术型)考试从2007年统考以来,教育部规定考试科目:政治、外国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等四门基础科目。

  中外教育史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零碎,庞杂,偏重于记忆的学科。对这门学科的复习一定要细心,肯花时间、下功夫。

  育学考研中的教育史分为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大部分。教育史是教育学考研中的难点。原因就是在考研分数中与教育学原理基本是平分秋色,但是,其内容却是教育学原理的2到3倍。

  教育史的复习和学习中以人物的教育思想和各国的教育制度为主线。我们把教育史的基本内容分为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部分。其中,中国教育史的主要内容有前秦诸子百家的各种教育学说(包括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各朝代的学制特色和学制体系(西周、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代表性人物的教育思想(包括董仲舒、韩愈、朱熹、颜元等);近代教育的发展(洋务运动、近代学制、清末新政、20年代的教育改革等);近代的代表人物的主要教育思想(梁启超、康有为、张之洞、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黄炎培等人)。除此以外,还有许多重点性的知识点零散于各个章节和部分的学习中。

  外国教育史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各个时期的教育特点;以及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包括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奇、赫尔巴特、福禄培尔;现代主要代表人物如杜威等人的思想等。

  以下是几点具体的建议,相信广大考生如果能够按照这样的原则和方法复习,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1、复习时要注重理解,不要死记硬背。虽然作为历史的一个分支,对一些基本的历史事实的记忆是绝对必要的。但是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性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要吃透他们的内涵,这样回答起问题来才能够举一反三,并且容易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发挥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从而获得高分。教育问题,往往看似很简单而内涵是很深。要知道研究生考试是要选拔具备科研能力的人才的。哪些只会鹦鹉学舌,僵硬的照搬书上知识点原话的学生是很难得到导师的青睐的。

  2、在复习时要注意联系。首先,一个历史事实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一定要和它之前之后的历史相联系。考生心中应当有的不能只是一个个的历史片段,而应当是一条线,一直到今天。其次,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会是偶然的结果,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因此,因此在复习教育史时,要联系着教育学原理的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因为教育史学科的诸多历史事实实际上是含着教育学理论逻辑的,如果能联系教育学原理的知识进行理解性的记忆,肯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不但会增强记忆的效果,而且会培养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辨析能力。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已经提到了大纲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3、平时就要培养自己严谨的作风。严谨的作风也是将来做学术研究的基础。因此,在复习时一定要准确、严密。只有平时训练,才不至于在考试的时候出现纰漏。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