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马原部分考点:实践的运行机制

最后更新时间:2016-11-14 18:38:10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2017考研已经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政治作为考研的重中之重,如何利用最后这一段时间有效复习也显得至关重要。小编特为大家整理了2017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考点——实践的运行机制,以供大家参考。

  实践的具体功能是通过实践活动中目的、手段和结果的反馈调控过程而实现的。实践的运行过程包括四个基本环节: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并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

  1、实践目的

  目的性是实践的基本特征之一。目的既是实践运行的初始环行,也是实践运行的内控因素,它贯穿和渗透于整个实践过程以及结果之中。

  实践目的的提出,首先意味着人们对自身需要有了一定的意识,同时也意味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确立实践目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于实际改造客体之前在思维中对客体进行改造,在观念中预先规定活动的结果,形成关于理想客体的观念模型的过程。这就是说,目的是人的意识对客体的超前改造,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客体自在形式的一种批判性、否定性反映。

  目的总是指向一定的客体,并以一定的客观现实为依据。但直接的客观现实无法满足主体的需要,主体所提出的目的不论具有何种性质、何种类别,都表现为要建立一种或实现一种客观世界中现在还没有的东西。目的表明人对客观世界的不满足,鲜明地体现着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实然与应然的矛盾。

  目的既然以客观规律以及人自身发展的规律为前提、要提出目的就必须认识客观规律以及人自身发展的规律。但是,对物的正确认识以实践为前提,而在主体设定实践目的时,现实的实践活动还没有展开,因此,任何目的的提出都不可避免地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目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在实践之前就能提出相对合理的实践目的。这是因为,人的任何具体实践都以过去实践的经验为前提,人的需要是在过去改造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积累关于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客观事物在结构、属性等方面的一般性、共性,使得人们能够把过去的知识、经验运用于尚未改造过的新的客体。

  2、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实现的是双重的否定:一方面,主体实际地否定了作为目的前提的客体的现成客观性;另一方面又实际地否定了目的本身的单纯的主观性。在这双重否定中,作为目的前提的客体没有消失,只是改变了原先那种自在形式,转化为符合目的要求的客体;目的本身也没有消失,但否定了它原先的观念形态,即通过实践而实在化、对象化于被改变了形式的客体中。通过这种双重否定,实际建立体现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物质实在,这就是目的的实现。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2017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考点——实践的运行机制,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合理分配复试时间,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最有效地复习。

     如果大家对自己的复习没有信心,想在最后这段时间冲刺一把,可以加入我们的2017公共课密押保分班,帮你冲刺押题、作文批改,还能全真模考,在最后关头助你一笔之力!
报名参加公共课密押保分班
 2017考研信息交流群329446765
相关推荐
复习指导 2017考研大纲及解析原文 2017考研公共课最后时刻保分通道
考研时间 跨考教育整理——2017年考研时间表 考研报名及现场确认流程
真题分数线 2016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历年考研国家线汇总(跨考教育整理)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