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资料下载之2012考研心理学大纲详细分析

最后更新时间:2012-08-13 16:24:35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考研资料免费下载>>2012考研心理学大纲详细分析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个方面。

  (二)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两大任务:教育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指导

  三大功能:描述与测量;解释与说明;预测与控制。

  (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1)古代思想起源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柏拉图:知识即回忆。

  亚里士多德: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和邻近律。

  (2)近代思想起源

  十七世纪,洛克提出白板说。

  十七世纪, 夸美纽斯首次提出儿童学习能力存在年龄差异。

  十八世纪中叶,卢梭出版《爱弥尔》,提倡自然教育和情感教育。

  十八、十九世纪,裴斯塔洛齐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赫尔巴特首次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艾宾浩斯研究学习与记忆。

  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领域中逐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

  (2)发展时期(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

  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3)成熟时期(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认知学习理论逐渐进入了发展与兴盛的时期,发展起了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中出现了另一种思潮-人本主义。

  (4)深化拓展时期(八十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研究越来越深入,视角越来越综合。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1)学习观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社会文化互动。

  (2)研究层面纵深化:与脑科学研究结合。

  (3)研究内容复杂化化:研究真实社会文化情境中的复杂的认知、学习和人际互动过程。

  (4)研究范围宽广化:研究不同学科的学习和教学问题,研究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和教学问题,以及研究学校以外的各种情境中的学习问题(如成人学习、基于工作的学习、终身学习等)。

  (5)研究方法多元化。

  (6)研究问题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7)研究途径越来越综合化和跨学科化。

  更多内容免费下载查看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