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跨考网大四考研正文

考研你需要注意的饮食习惯:学习重要,合理饮食更重要!

最后更新时间:2016-01-22 16:05:43
辅导课程:暑期集训 在线咨询
复习紧张,焦头烂额?逆风轻袭,来跨考秋季集训营,帮你寻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一日三餐是人们为补充能量必须的一项活动。在考研这个特殊期间,更应该特殊注意。当然,如果平时你的习惯就很好的话那就没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学习和工作的压力,选择不吃早餐,午餐随便应付,晚餐大鱼大肉,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合理饮食,是你要做好的一项基本保障。

一:早餐必须得吃

研究显示,维持大脑工作的唯一能量来源是血中的葡萄糖(即血糖),血糖是靠食物补充和肝糖原分解来供应的。如果早餐摄入不足,血糖的浓度就会降低。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较低,是考生较为常见的营养问题。不吃早餐影响记忆力和注意力,学习效率会降低。人体经过一夜的休息,晚餐所摄入的食物已经完全消化、吸收了。吃早餐是为了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尤其是大脑。

不吃早餐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学生在第二三节课后会出现饥饿感,大脑细胞也会因血糖供应不充足,可表现为脑记忆和脑反应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将直接影响学习效率。

二:切忌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易饱,但会影响食欲及大脑工作效率。它易使人产生饱腹感,会降低人们的食欲,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量。另一方面,油炸食品不易消化,会加重消化负担,导致分布到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降低脑的灵敏度,从而影响到大脑的工作效率。因此,考生饮食应以清淡为宜。

需要强调的是,坚果类食物,如瓜子、花生、甜食及奶油过多的食物要少吃。

三:忌盲目“换食”

由于学习紧张等原因,多数考生的消化功能会有所下降,表现为食欲降低。此时,就需要照顾平时的饮食习惯,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爱吃的食物,改善烹调方法,变换花样,使饭菜更加可口。如果考前压力大,产生厌食感,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把每日三餐变成每日四餐、五餐,增加进餐的次数,这样考生同样可以摄取到一天所需的营养量。

考前切忌盲目改变食物种类,不要因高考临近或偏听而强迫进食某种食物,这样做,不仅会影响食欲,甚至会出现过敏现象(鱼、虾、奶等),会因小失大。

四:冷饮不吃或少吃

考生复习考试期间,由于生活和学习节奏较快,学习负担加重,身体抵抗力有所降低,若吃了不洁甚至变质的食品,很容易出现胃肠道问题。饮食问题不容忽视,不要随便在小摊上买东西吃,尽量不吃或少吃冷饮,吃东西前要将手洗干净。烹饪过程中要注意生熟分开,食物要保持新鲜,避免因食用不洁食物而引起急性胃肠炎、菌痢等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而影响复习和考试。

食物放入冰箱内并不等于进了“保险箱”,剩菜剩饭及存放时间较长的熟食,吃前一定要彻底加热灭菌。

五:过食鱼肉“酸中毒”

要注意不能让吃得太饱,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消化道负担加重,分流体内血液,不能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此外,鱼、肉、蛋等属于酸性食物,人体若食用酸性食物过多,就会出现“酸中毒”。“酸中毒”易使人疲劳,抵抗力降低,特别是会使考生思维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

六:春夏季不宜进补

不可过分迷信“营养品”等对智力和考试成绩的作用。人的智力受许多因素影响,营养只是诸多因素之一,各类天然食物中已经包含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只要不挑食,不偏食,均衡地吃好一日三餐,就能满足需要。

人体每个阶段需要的食物不同,外在表现出来的状态也不同。有的时候,你特别想吃酸的东西,可能就是你身体某个部位缺少某种元素了。在考研这个特殊时期,照顾好自己的胃,是最基本的。

跨考考研课程

班型 定向班型 开班时间 高定班 标准班 课程介绍 咨询
秋季集训 冲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专业课1对1+专业课定向辅导+协议加强课程(高定班)+专属规划答疑(高定班)+精细化答疑+复试资源(高定班)+复试课包(高定班)+复试指导(高定班)+复试班主任1v1服务(高定班)+复试面授密训(高定班)+复试1v1(高定班)
2023集训畅学 非定向(政英班/数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协议班) 13800起 先行阶在线课程+基础阶在线课程+强化阶在线课程+真题阶在线课程+冲刺阶在线课程+专业课针对性一对一课程+班主任全程督学服务+全程规划体系+全程测试体系+全程精细化答疑+择校择专业能力定位体系+全年关键环节指导体系+初试加强课+初试专属服务+复试全科标准班服务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尚学硕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含本网和跨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跨考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再通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跨考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跨考网联系,电话:400-883-2220